费新我:凤凰涅槃,终成左笔大师(图)
坐观卧读联
记者 郑成航
对于一名音乐家来说,耳朵或许就是生命的全部,或许只有贝多芬这样的天才才能“扼住命运的喉咙”。对于书画家来说,右手或许是生命的全部,或许只有费新我这样的大家,才能完成凤凰涅槃般的转变,成为一代“左笔大师”。
从来书道在吴兴
章太炎的弟子、著名文史学者朱季海先生在1972年写了一首诗《赠费》:“铁门限破苦难应,大字行书万口称。岂但晓楼工写照,从来书道在吴兴。”写这首诗的时候,费新我的书法已经蜚声书坛,以至于像古代寓居在湖州善琏的智永和尚一样,要用铁皮来包裹家中门槛,才能应付络绎不绝的求书之人。“从来书道在吴兴”一句,更揭示了费新我书法的文化渊源和地域气质。诗中的“晓楼”指的是费新我的先祖,清代著名画家费丹旭。
湖州是文化积淀丰厚的人文渊薮。当地的书画艺术,历代兴盛不衰。唐张彦远《历代名画记》记载:“江南地润无尘,人多精艺,三吴之迹,八绝之名,逸少右军,长康散骑,书画之所,其来尚矣。”三吴即东吴苏州、西吴湖州、中吴常州,八绝之一即指吴兴曹不兴的绘画。宋以后的江南是中国文化的重心,在书画艺术上形成了后人崇尚的“江左风流”。三国的曹不兴,南朝的张僧繇,唐代的高闲、沈传师,宋代的燕文贵、张先、赵孟坚,元代的钱选、赵孟頫、管道升、王蒙,直至现代的吴昌硕、沈尹默,都是彪炳艺史的大家。别具魅力的江南地理空间,其人文环境所孕育的艺术趣味,千余年来始终吐纳着巨大的艺术能量。
费新我出生于湖州双林镇,学名斯恩,字省吾,其祖父、父亲都是账房先生,写得一手漂亮工整的毛笔字是他们职业所必备的技能。费新我幼承庭训,耳濡目染,故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。父亲费绮成在上海一家轮船公司做账房先生,费新我小时多是姐姐教他读书、写字。赵孟頫(吴兴)、文徵明(苏州)、董其昌(松江)等江南文化的精英,他们江左流美的书风与费新我深深契合,而赵孟頫则是费新我心追手摹的对象,病臂前的费书具有赵孟頫的娟秀流美。对江南先贤才艺的崇仰和厚蕴的地域书风的传承,促成了费新我对传统主流文化的皈依。
1918年,高小毕业的费新我到了上海,进入敬业书院继续读书,父亲为其取字“省吾”。半年后因故辍学。1919年,年方十七岁的费新我便步入社会,在上海协恒庆出口号做学徒。白天工作,晚上补习英语。其间先后拜赵藕生为师学画,跟从陈鹤年学书法,主要临摹颜真卿《麻姑仙坛记》、杨沂孙《说文部首》、苏东坡《醉翁亭记》等。
1929年,费新我取“省吾”之谐音取名为“新我”。五年以后,已经有三个孩子的费新我,毅然辞去在叶伯记出口号薪俸优厚的副账房职务,进入上海白鹤画校学习绘画,师从陈秋草、潘思彤。从这一转变中,不难体会“新我”二字中包含的决心。
相关新闻
- 2017-06-01隶书临习摭谈
- 2017-06-01书法教育是一种无形的气质修炼
- 2017-06-01法则严谨 线条激荡
- 2017-06-01中国近现代名家公益书画展开幕